中國古籍總目編纂说明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爲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,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(原國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)主持編纂,由中國國家圖書館、北京大學圖書館、上海圖書館、南京圖書館、天津圖書館、湖北省圖書館、復旦大學圖書館,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、遼寧省圖書館、山東省圖書館、浙江圖書館等十一家圖書館先後參與編纂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著錄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公共、高校、科研機構圖書館及博物館等所藏歷代漢文古籍(含少量漢文與少數民族文字合編、以漢文注釋外文者)之基本品種、主要版本及主要收藏信息,并部分采錄海外公藏之中國古籍稀見品種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以古代至民國初人撰著并經寫抄、刻印、排印、影印之歷代漢文古籍爲基本著錄範圍,部分成書或傳抄刻印於民國時期,内容関涉中国古代學術文化,采用傳統著述方式,並具有古典装幀形式者(如叢書、方志、族譜等),收書下限有所延伸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著錄已經編纂并傳抄刻印成书之甲骨、銘文、碑刻、竹簡、木牘、帛書、敦煌遗書、金石拓本、輿圖、書劄、字畫、魚鳞册、寶钞、契約、皓命、文告等文獻,其原件均不著錄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沿用四部分類法,經、史、子、集部外增設叢書部,各部下複分若干類屬,據著錄規則編次入錄諸書。類目设置曾參酌《中國叢書綜錄》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,增損移易之處,於各部前“編纂說明”中說明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由各藏書目錄匯編而成,部分條目曾核對館藏并修訂原有著錄訛誤,各書著錄款目依次爲:書目序列號、書名卷數、著者時代,著者姓名、著作方式、出版年代、出版者、出版地、版本類别及批校題跋、各版本主要收藏機構等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立目原則

1、一書雖經傳抄刊刻,内容卷数沿襲原說,即作爲相同品種,依次著錄其不同版本。

2、一書經重編後傳抄刊刻,内容有所增損,卷数随之變化,即不再作相同品種立目。

3、一書正文及其傳笺、注釋、音義、考訂等以不同形式合編,即作爲不同品種立目。

4、志書經賡續修纂,不論其新增内容多寡、新修後增刻或重刻,均视爲新品種立目。

5、一書曾經名家遞藏,或有歷代學者批校題跋,不單獨立目而於版本項中加注說明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著錄规則

1、書名據卷端所題著錄,各卷題名不一,以首卷題名爲準,别有所據,附注說明。

2、一書内容相同而有多種題名,取常見題名立目,並於该題名後附注其他異題名。

3、一般著錄内容完整之書,稀見品種則雖已残缺或分藏各館,仍據存卷依次著錄。

4、卷册残缺之書,著錄原有卷数,附注實存卷数,原書卷数無考,著錄爲口口卷。

5、方志,科舉等書名前加冠纂修時代,譜牒等書名前加冠地名,均以方括號標明。

6、著者以本名著錄,不取字號,原書題名用别錄或稱題某某者,據所知加注说明。

7、一書内容卷數相同而有多種版本,依次著錄不同版本,異題名附注於版本項後。

8、一書流傳過程中增添批校,題跋等新版本特徵,附注於版本項或收藏館簡稱後。

9、抄本有資料可據者,著錄其抄寫年代及抄者姓名,如無可考則統稱爲某朝抄本。

10、時代较早之抄本、宫廷官府編書之繕寫本,端楷書寫之進呈本等,統稱爲寫本。

11、刻本有資料可據者,著錄刻年、刻地及刻者姓名,如無可考則統稱爲某朝刻本。

12、叢書部僅著錄跨部合刻之匯編叢書,同部類合刻之書則著錄於各部“叢編”中。

13、叢書子目合並著錄於叢書部,又各依其類著錄於四部,其版本即稱某某叢書本。

14、叢書有多種版本而子目不同,某書爲某版本所獨有者,即於该子目後附注版本。

15、所著錄“四庫全書本”,均指今藏臺北“故宫博物院”之《文淵閣四庫全書》及其影印本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收藏機構

1、收藏機構名稱附注於版本項後,依次著錄參舆編目之圖書館、中國及海外藏書機構。

2、稀見刻本,稿抄批校本之收藏機構著錄從詳,通行常見之本因所在多有,著行從略。

3、叢書、方志等收藏機構较多,爲省篇幅,酌加减省,以著錄各地大中型圖書館爲主。

4、公共圖書館以地名爲簡稱,博物館﹑檔案館簡稱缀於地名後,海外藏書機構名從詳。

5、原北平圖書館善本寄存於“臺灣圖書館”者,简稱“北平”。

6,残本未能著錄其存缺卷次者,收藏機構簡稱後加“*”號。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編排规則

1、入錄各書按分類表編排並據成書之先後編次,原著在前,據原著衍生者在後。

2、入錄各書以内容完整者排列在前,内容残缺者排列在後,並附注說明所存卷次。

3、同類各書以著者時代爲序,一書有多種版本,依時代及稿、刻、抄本順序編次。

4、一書有多種批校題跋,先以版本時代編次,版本相同者以批校题跋者时代編次。

5、各條目前均列有編號,編號由分部、册次、類次及序次號組成,形成唯一代碼。

例1

史10200011

十七史一千五百七十四卷 明毛晉編

史1:史部第1册

02:(史部)纪傳類

00011:(史部)序次号

例2

史10200036

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

宋乾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 國圖(卷四十三配清光绪元年楊保彝影宋抄本)

上海(卷五至六、十八至二十,四十七至四十八、五十四至五十五、七十六至八十六配蒙古中統二年段子成刻本,明許初跋)

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本 國圖(存卷一至十八、四十四至八十八)

蒙古中統二年段子成刻明修本 上海

元大德間饒州路儒學刻本 國圖(存卷五、二十三、二十五至二十六、四十八至四十九、五十六、六十一至七十一)

明天順間游明刻本 國圖(清鄒道沂跋) 北大 上海

明正德十三年邵宗周刻本 北大 浙江

明正德間劉氏慎獨齋刻本 上海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編纂分工

經部:北京大學圖書館

史部:上海圖書館

子部:南京圖書館

集部:國家圖書館

叢書部:湖北省圖書館

子部新學類:天津圖書館

匯總統稿:復旦大学圖書館

一、《中國古籍總目》出版分工

中華書局:經部、集部、叢書部

上海古籍出版社:史部、子部、索引